各部门:
为适应学院内涵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主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提升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特制定《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深化教改行动方案(2015--2017)》。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并加以总结和不断完善。
附:《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深化教改行动方案(2015--2017)》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深化教改行动方案(2015--2017)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 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以及《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以省级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引领,以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优化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迎接新一轮高职高专评估为推动,全面深化学院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受欢迎的新型职业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院教师现代职教理念和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普遍确立,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研能力明显提高。
2.专业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明显,服务产业能力不断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特点鲜明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
3.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形成一批具有商贸高职院校特点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5.探索形成学院院本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的制度和办法,探索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专业化路径,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内容及要求
全面深化教改行动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教学标准建设;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3.教师职业素质与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1.基本任务
(1)进一步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的要求,对学院专业设置开展系统调研,对现有专业进行重新梳理后准确定位,本着紧密对接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对今后一段时期二级学院专业设置提出具体规划;
(2)把产教深度融合、工学有效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含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等);
(3)总结设计具有江苏商贸特色和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提供基本依据;
(4)编制各专业(群)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产教合作项目专集。
2.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要按照校企共建要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要坚持能力本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准确界定本专业的整体能力目标,兼顾个人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对个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1)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包括培养过程设计、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柔性管理等。
培养过程设计。要依次做好行动领域设计、学习领域设计和学习情境设计。1.行动领域设计要写出专业教学标准行动领域(工作领域)设计过程,从行动(工作)领域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说明界定这些任务的依据和基本过程。2.学习领域设计要对具有教学价值、经过整合后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设计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从而形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顺序选择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设计。3.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必须选择完成工作的载体(任务、项目、案例、产品、设备等),根据选定的载体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开发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设计。
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学生素质应当包括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应描述这些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的教学环节、体现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殊素质,必须重点描述如何完成培养。
教学实施中的柔性管理。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学习过程中的变动情况,明确教学计划的调整方案与实施途径。
(2)课程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的原则,注重专业集群发展,以专业群为单位,努力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顺序的安排要体现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程单元选择设计上应当难度适中,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广度上应基本涉及本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完成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
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纳入到正常教学活动中去,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有相对应课程,建立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一致。
学生在三年或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安排不低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对顶岗实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完成后。
(3)课程体系组成
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各专业要按照上级对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有关规定,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
专业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这些课程应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各专业在构建该课程时应突出课程“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并将岗位任职资格等级证书教育纳入该部分课程之中。
拓展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拓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升开设的课程,应体现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特点。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1.基本任务
(1)团队建设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中外聘实践兼职教师不得少于1/3。专业课程建设团队还应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加强对课程教师团队的培训工作。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到企(行)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积极鼓励有较好专业背景、科研背景和较好业绩的教师,积极参加技术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活动,鼓励教师到教学第一线,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课程建设
按照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与企(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正确处理好课程与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要编制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课程标准。课堂讲授、作业、实验、实训、实习、设计及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均应有相应的教学指导文件。
要通过构建“学习包”等形式,形成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要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着力点,灵活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要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积极开发和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以现代技术手段为实践操作前的理论教学提供多种有效途径。
要建立专门网站(页),实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与管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践教学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试题库等都要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此带动全院其他课程的建设。
2.基本要求
(1)制定标准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课程设置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具有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
参照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评估标准,学院分别制定《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评估标准》和《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评估标准》,用以指导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技术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符合《国家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技术要求》,其中必选项要求必须满足,难以达到技术要求的,根据具体情况在《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评估标准》中予以明确。
(3)共享与使用
按照“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的原则,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实现便捷获取和使用需求,满足学院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
(三)教师职教能力培训及测评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不仅是指高职称、高学历,更主要的是应具有现代先进职教观念、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综合素质和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职教能力全员培训及测评,旨在保障学院深化教改行动计划的落实和创建有特色、高水平高职院目标的实现。
1.基本任务
(1)全员培训
本次教师执教能力培训面向学校全体专兼职教师。通过专家报告,向全院教师发放培训教材,教师自学,二级学院组织研讨等方式进行。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推动能力本位化课程改革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建立标准
2015年3月-4月。学院推进深化教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起草《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的指导意见》、《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以及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工作规范等。标准起草完成后,在全院教师中公开征求意见、由学院推进教改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公布实施。
(3)组织测评
2015年7月-2016年7月。学院对全体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评估检查,学院教师职教能力评审委员会指导并会同二级学院评审委员会按照专业大类,对教师职教能力水平进行专项测评。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主要结合学校专兼职督导听课结果进行评价,要求至少达到合格以上,专项测评工作分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两个层面,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说课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层次:骨干教师测评。2015年7月---12月分批完成。主要测评对象是担任教学任务的管理干部(双肩挑)、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院级督导员以及教学名师、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并自愿参加的教师。
第二层次:一般教师测评。2016年7月前分批完成。测评对象为参加第一阶段测评教师之外的所有任课教师。
2.基本要求
(1)统一认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改革持久、深入的前提和保证。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和测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具体表现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围绕能力训练来设计课程内容、组织教学、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2)联系实际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标准建设过程中,要求准确定位专业目标,总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梳理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引发教师对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有关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要本着“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注重提高教学效果。专业课程必须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3)鼓励创新
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别鼓励教师在现代先进职教观念指导下,坚持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和学生主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现场法、案例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法、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行动引导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吸收企业兼职教师掌握的主流技术、实际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职业素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四、组织实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标准建设
1.时间安排与组织管理
本项目计划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1月),由教务处负责扎口管理,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2.实施步骤
第一步,各二级学院以专业群为单位,对学院专业设置开展系统调研,对现有专业在进行重新梳理后进一步准确定位,对今后一段时期二级学院专业设置提出具体方案;第二步总结和设计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步制定各专业的教学标准(含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等),编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项目集。
3.验收与资助
学院将于2015年年底邀请校内外专家,以专业群为单位,分批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产教合作项目实践进行验收。验收分文件评审与答辩两个环节(文件要求编制各专业(群)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产教合作项目专集)。学院以专业群为单位给予2万元的专业调研工作经费,通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模式创新和案例总结,以专业群为单位每个给予1--2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和专项资助(根据评审结果等次);通过验收的课程标准,每门课程(含不同层次、要求)给予1000元人民币的资金资助。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1.时间安排与组织管理
本项目计划期为两年,2015年起首期实施6--8门。该项目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课程建设方案,确定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按照学院有关规定管理课程建设经费。教务处负责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指导、管理与协调,并会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课程网络平台软硬件的建设,并为各课程建设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各二级学院(部)是所辖范围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责任部门,负责督促课程建设工作进展和协调解决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实施步骤
立项评审: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申报,并填写《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各二级分院至少向学院申报1门建设课程,并达到立项标准。二级分院对申报课程负责初评和推荐。学院依据《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立项评估标准》,对各二级学院(部)推荐的课程进行复审、评分,确定遴选院级立项课程。
中期检查:学院对立项建设课程进行中期检查,通过检查,总结建设经验,对查找的问题及时修正。凡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建设课程,停止拨款并取消立项计划。
3.验收与资助
对建设期满的立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对照《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评估标准》,在自评基础上,学院组织结题验收。凡通过验收的课程成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由学院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选。
获得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立项的课程,学院给予5万的资金资助。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教师职教能力培训及测评
1.时间安排与组织管理
该项目计划期为一年半(2015年3月---2016年9月)。由学院教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中心和工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整个项目分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两个层次进行,每个层次又分成若干批次,由教师按照要求自行选择和确定参加测评批次。
2.实施步骤
标准解读:学院评审委员或聘请专家解释评审标准和说课测评办法,进行现场评说,并征求意见,共同研究改进评审标准和说课测评办法。
培训辅导:参加测评的教师按要求准备教学设计方案,以专业(群或类)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观摩,了解熟悉说课测评方法,院级评审委员会分专业大类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
分层分批测评:在培训基础上,全面铺开测评工作。以说课的方式分层次、分批开始进行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测评工作。每层次中参加第一批次测评未通过的教师可以继续申请参加第二批次测评,参加第二批次测评未通过的教师可以继续申请参加第三批次测评,第三批次必须通过。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同步进行,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3.经费资助
对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职教能力测评、课堂教学评价合格的校内教师(含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学院将对各层次内第一、第二批次通过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资助,标准另行制定。对没有通过测评的专任教师,安排在岗培训限期通过,在规定期限还未通过者,不再聘任到教师岗位。校内兼课教师未通过的不再安排教学任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推进深化教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人事处、质控中心、科技处、工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二级学院(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副主任由教务处、人事处、质控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兼任。各二级学院(部)成立推进深化教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二级学院(部)的教改推进工作。
(二)政策与制度保障
学院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将全面深化教改工作与教师优秀教学奖评选、职称晋升、教师聘任等挂钩,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与教学建设工作。同时,学院还将把推进教改工作取得的成效作为二级学院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保证深化教改工作顺利推进,学院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等办法,以巩固教改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三)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推进深化教改专项经费,以项目方式推进和保障深化教改工作的有序推进。专项经费列入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年度经费预算,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要根据项目实施的要求,认真做好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绩效。